“林正盛” 共找到 “18” 个相关影视

孩子,你好吗?
已更新至4集

2023  

9

孩子,你好吗?

  每个家庭都会面对不一样的教育问题,老师、家长和孩子在教育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重要性,面临各种问题各自的应对方式不同而成就不同的结果。
  《孩子,你好吗》以系列纪录片的形式探索不同的教育体系。
  纪录片《山顶小屋》、《鸵鸟骑士》、《我是谁》以3个不同的教育体系和《我的名字叫李心洁》一位母亲对教育观点的出发,剖析各自独有的角度,让家长及关注教育的社会人士看见可能性和找到平衡点。
  这4部纪录片将以分享的形式,展现不同的教育理念,不吹捧也不批判,因为好与坏的判断是相对的、是无常的,希望透过影片可以启发父母去反思、相互去关照及讨论,或在他们心里埋下一颗小种子,好让他们可以思考孩子的真正需求。

撼山河—撼向世界
正片

2023  

6

撼山河—撼向世界

  陳明章,年輕時接觸西洋音樂,從披頭四到鮑伯狄倫,常常拿著一把吉他就自學自彈唱著,在那時臺灣戒嚴封閉的社會風氣中,沈浸在音樂裡的他感受到快樂與自由,因此立志成為音樂人。後來,遇見了陳達的月琴吟唱深受感動,決定回頭踏尋臺灣土地,認識這塊土地傳唱的歌謠樂音,於是環臺拜師學藝傳統戲曲音樂,融會貫通於創作上,寫出了許多屬於臺灣自己的音樂與故事。
  邀請您一起進入陳明章的內心和生活,在他的創作歷程中從國際電影配樂一直到歌曲、舞台劇等等的音樂產出心路歷程,同時也在片中的一首首歌曲中感受到臺灣的從戒嚴到解嚴,從專制到民主的社會氛圍演進,一起流動搖曳結合在時代與社會的氛圍裡,連結著我們的對於臺灣這片土地的共同記憶。

地球迷航
正片

2021  

9

地球迷航

  透過泛自閉症者的日常,看他們獨特的生命樣態。他們天生不理解一般情感互動,在人群中格格不入,有如迷航到地球的外星人。

我们这样拍电影
正片

2015  

10

我们这样拍电影

  《白鴿計畫:台灣新電影二十年》蕭菊貞受釜山影展20週年特別企劃「紀錄片系列專題—亞洲電影的力量」之託,拍攝本片紀錄自台片票房復興,台灣電影工作者所面臨的困難,藉由一段段與台灣導演的訪談,爬梳台灣電影中所反映的社會脈動以及「國族認同」議題。
  透過訪問導演、製片等電影各界人士,形塑出現今台灣電影的嶄新樣貌,更一窺電影從業人員對於電影的肺腑之言。另一方面,隨時代演變,觀眾對於台灣的想像日漸擴展,這片土地的觀眾似乎湧起一股渴求,希望看到與自身環境及土地相互連結的電影。對於這股新趨勢,身處新世代的導演們又將會如何應對?

有任务的旅行
正片

2015  

1

有任务的旅行

  台灣第一支跨越五大洲的紀錄片鉅製
  《有任務的旅行》由柏林影展最佳導演林正盛,帶領劇組人員橫跨世界9國追蹤旅行家任務足跡拍攝而成的鉅片。
  「只要我把蒙娜麗莎畫好,大家就會跟我當朋友。」到法國執行任務的吳柏均這麼說。
  他是亞斯伯格青年。封閉的世界,有異常動人的繪畫天堂。
  「雖然已經知道找不到了,但我還是決定前往。我要去荷蘭尋找我身體裡,那遙遠血液的根源。」
  荷蘭旅行家林容伊,身上擁有荷蘭人血統。站在『戴珍珠耳環的少女』那幅畫旁邊,那一霎那劇組才驚覺這兩個女生竟然相似度這麼高。
  《有任務的旅行》裝載了你曾錯過的夢想,《有任務的旅行》讓你聽見世界的呼喚。

太平天国
正片

1996  

1

太平天国

  在一个台湾小村庄,美国军队将举行军事演习。虽然这会对农田造成破坏,但**答应给予一定的赔偿,村民需要钱所以最终接受了。
  林文是村里的教师,他的弟弟因日本人的工厂里的操作事故而失去了两个手指,他们把手指浸腌在罐子里。林文和弟弟希望美国军队里的外科医生能接上这两根手指,但未达到目的。与此同时,村民大肆偷盗军用物品,妻子也怪林文无能,没去偷东西。一气之下,林文和弟弟偷来两个大家伙,揭开一看才知道是两具棺材。
  林文的弟弟失望之余掩埋了自己的两根手指。美国人也走了,但留下了一堆垃圾。小村庄真的会恢复以往的朴素吗?

我的神经病
正片

1997  

2

我的神经病

  《我的神经病》是一部用四段式预言现代人生活中十分神经质部分的故事。第一段《车子》讲的是现代人嗜车如命的荒谬故事。第二段《房子》呈现了都市人对房子的依赖与孤独感。第三段《身体》拍出了人们对自己身体的不满足、斤斤计较与疑神疑鬼。第四段《感情》则道出感情是令人最容易发神经的东西。这是台湾电影中多年难得一遇的轻松作品,说它是疯狂喜剧也好,说它是都市狂想曲也好,总之这是一部足能叫人笑破肚皮的好片子。它以分章节的方式,将台湾人对身体、汽车、房子、感情所衍发的荒谬行为,作了生动、爆笑的描述。末了将一些蝇营狗苟,在都会大笑话中生存的角色,指引到每一个观众自己可以反映的经验。

未来一直来一直来之告别孤寂年代
正片

2019  

6

未来一直来一直来之告别孤寂年代

  林正盛新作《未來一直來一直來之告別孤寂年代》通過台灣文化部長片輔導金計畫新台幣800萬元補助;根據他在臉書表示,這是部改編自他自己的自傳《未來一直來一直來》的魔幻寫實電影,預計2018年初開始籌備,計畫於家鄉台東拍攝。
  故事講述從童年到十六歲離家出走的台東少年,是如何長成;祖父在**積極宣揚反共時期偷偷聽**的廣播,深信北越終能戰勝帝國主義,另一方面父親卻是相信現代化的美國,連月球都登陸了,怎麼可能打不贏越戰。在1960、1970年代,台灣面臨戒嚴統治,少年在家中祖父與父親、左派右派立場爭執中成長,學校又在搞崇拜蔣家父子,心中充滿對世界模樣的矛盾。他在父親收藏的文學書庫裡,找到自己對遙遠世界的想像,讓他幼小的心靈有了安頓棲息之地。

海洋练习曲

正片

2008  

3

海洋练习曲

  《海洋练习曲》是林正盛以镜头交叉记录达悟拼板舟由兰屿划向台北的航程,以及达悟作家夏曼·蓝波安与夏曼·夫阿原的生命故事。
  依照着一份祖先传统,一直以来达悟人拼板舟划向南方海域抓飞鱼,钓鬼头刀鱼,这次他们划向西方陌生的海域,渡过黑潮航来,造访现代文明的台湾,这是一趟跨越族群,跨越文化差异的旅程,是一趟展现达悟海洋文明的旅程。在这趟十四人划的达悟拼板舟旅程里
  交错着夏曼·蓝波安跟夏曼·夫阿原,他们自年少以来,一路走向台湾社会的生命旅程。
  达悟人美丽拼板舟航向台湾的旅程,和夏曼·蓝波安跟夏曼·夫阿原的生命旅程彼此相互交织,交织出少数民族的达悟人在现代文明底下的处境,交织出他们走近现代化台湾社会里的处境。
  也许带着些许愤恨,也许带着淡淡悲伤,也许带来一点抗议……重要的是他们越过黑潮航行而来,带来了达悟人海洋性格的浪漫豪迈情怀。   2007年夏天,这艘十四人划...

世界第一麦方
正片

2013  

2

世界第一麦方

  世界麵包冠軍吳寶春 12 歲喪父,母親陳無嫌一人將八個小孩拉拔長大,調皮搗蛋的吳寶春,在外被其他小孩欺負,回家跟媽媽哭訴時,媽媽卻以「有什麼好計較的,人家吐口水在你身上,擦掉就好」安撫吳寶春,國中畢業後,吳寶春成為麵包學徒,17 歲那年,吳寶春隻身北上,到最接近夢想起點的臺北城打拚,陳無嫌以「要記得你是天公仔囝」鼓舞吳寶春,強調任何困境都能夠迎刃而解,後來吳寶春受到日本人研發麵包的刺激,致力研發新款麵包,2010 年代表臺灣,參加首屆法國「麵包大師賽」,打敗七國選手,拿到歐式麵包組世界冠軍,圓了人生最美的夢…

月光下,我记得

正片

2005  

10

月光下,我记得

  故事发生于位于台东都兰山的一座小镇中,宝猜(杨贵媚 饰)经历了一场非常失败的婚姻,这段婚姻留给她的,除了无尽的伤痛之外,还有一个名叫西莲(林家宇 饰)的女儿。感情生活的破碎让宝猜永远的封闭起了自己的内心,蜷缩在小小的洋楼中,这里是她唯一的安全地带,可是,随着西莲年龄的渐渐增长,外面的世界对于她的吸引力开始逐渐增强。
  长大之后的西莲在当地的国小成为了一名教师,并且认识了名为朱成(施易男 饰)的男子,两人之间逐渐产生了感情。就在这段感情最浓烈的节骨眼上,朱成接到了一纸调书,两人身处异地。朱成离开后,西莲靠着写信和他维系着感情,但渐渐的,她收不到恋人的回信了。

春花梦露

1996  

8

春花梦露

  本片以纪录片的方式描述了台湾早期农村和人们生活的风貌,女人——为人妻为人母的辛酸,上得侍奉公婆,下得育养儿女。男人——要努力成为男子汉,宁愿在丧偶后追求外面的爱情,不再受婚姻的束缚。细心的描素台湾“老、中、青”三代女性的生活缩影和变迁。
  1995年,林正盛完成了自己首部独立制作的电影作品《春花梦露》,此时的林正盛正值意气风发之年,所以也对自己的这部处女作倾注了很大的心血,他将生活情感深深植注于故事之中,其中动人之处也还有着传统台湾电影的味道,不由得又令人重拾起了一些侯孝贤与吴念真的零星痕迹。故事的主旨同样具有着浓厚的作者情绪,阐述了家庭是人性悲观的永恒压力与宿命,影片中的婆媳、父女、母子、同居男女,构建起了一个阴郁而不和协的家庭网络,平凡家庭中的喜怒哀乐,是故事的最大主题。细小之中隐现着无限的张力,琐碎之中又包含着更加隐晦的玄机,总之这种由细微角度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