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樂敏” 共找到 “2” 个相关影视

义想天开
已更新至8集

2018  

9

义想天开

  做義工,幫助別人自己快樂,又可擴闊社交圈子、自我增值,使生活更充實有意義,何樂而不為?惟是生活擔子不輕而且繁忙的香港人,要抽出時間投放心力做義工,有時並不容易。
  儘管如此,根據社會福利署「義工運動」的統計數字,截至2018年,香港已登記的義工人數超過130萬。這支義工大軍之中有不少中堅分子,做義工的時數甚高,不僅全情投入義務工作並持之以恆,甚至將義工精神融入日常生活中,遠遠超越做義工只是參與一個「項目」或「活動」的層次。究竟,他們從「義工初哥」如何走到現在?過程中如何助人自助?遇到困難和挑戰時又怎樣面對?最終,是什麼信念和想法一直支持着他們行義?
  一連八集改編自真實個案的單元劇,當中義工人物角色包括大學畢業生(青年人)、小孩和家長、在職人士(中年的士司機)、專業人士(社工、設計師、記者等)、社會企業創辦人、退休人士及病患康復者(乳癌康復者、情緒病康復...

那些年.那些歌II
已更新至8集

2018  

9

那些年.那些歌II

  《那些年那些歌 II》
  流行曲從來是互動觀感經驗──歌者演譯著創作人的一百個情感,歌迷再用一百個方法去理解,大眾的解讀和反應又影響著創作人下一次的創作,一環一環地形成流行文化的集體意識……。
  《那些年那些歌 II》也在這個川流不息的循環中找出自己獨有的位置。導演、編劇、製作人等以意創造,為歌手的歌曲取捨,配上故事。若音樂錄像是原創者或歌手的自白,《那》就是我們經過集體意識的洗禮後,寫出的流行曲錄像了。
  世上大概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去利用流行曲,那似乎與本身的歌手有關係,也無關係。《那些年那些歌II》就是關於這種有與沒有。
  《那些年那些歌 II》以粵語流行曲為本,把音樂影像化為故事,嘗試以畫面將歌曲深意呈現,穿越不同年代,重塑大家對那些歌的回憶與情懷,並引發新的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