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瀚文” 共找到 “9” 个相关影视

别尔克乌
正片

2009  

3

别尔克乌

  本片讲述了一名朴实无华的军垦战士,继承父辈的崇高使命,甘于平凡与寂寞,长年驻守在边防哨所的故事,通过表现一个普通兵团人的坚守,热情歌颂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几代军垦人扎根边疆,保卫边疆,建设边疆的崇高精神。 边界上平静祥和,吴华长年一个人在哨所执勤,他的工作很简单,每天升降国旗,两天一次沿着边界铁丝网,巡视60至66号这七个界碑之间的17公里国境线。吴华巡逻的这块地方就是别尔克乌地区,陪伴他的只有一匹老马。人武部徐部长理解吴华内心的孤独,一有空,他就骑上摩托车,来看望吴华。吴华一家三口,分在三处,他常年在边界执勤,照顾不上家里的妻儿,为此他很内疚,妻子有过埋怨,但最终还是理解并支持吴华的选择,因为这就是兵团人的职责。伴随他父子两代十辈子的老马渐渐走不动了,徐部长给他带来一匹新马,吴华带着新伙伴认识这条他走了多年的路。冬天到来了,白雪覆盖的国境显得更加安静...

两个人的教室
正片

2007  

5

两个人的教室

  偏僻的半山村住着九岁的丁保健和他多病的母亲。一天,保健的母亲死了,村长决定让保健吃百家饭。不久村长被告知保健外出打工的父亲死于艾滋病,并要求他保密。一次记者的采访捅出了保健的病情,村民拒绝保健和他们的孩子一起上学。上级领导要来检查工作,为了应付检查,村长找到村里的闲人老赵先给保健代几天课。谁知领导不来了,可这仅有一老一少的两个人的教室却没有停课……

杨善洲
正片

2011  

2

杨善洲

  电影《杨善洲》深情讲述了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的故事,塑造了一个永远把人民群众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前的领导干部形象。在任上,他狠抓农业,专注民生;退休后,他绿化荒山,造福子孙。他一心为民,两袖清风,鞠躬尽瘁。青山作证,他六十年坚守***员的精神家园,他用一生践行着入党时的誓言:做一个永不退休的***员!

闽宁镇
正片

2018  

9

闽宁镇

  宁夏南部的西海固地区十年九旱,苦瘠甲天下。在贫穷的重压之下,那里的人们生活没有尊严,更没有盼头。1997年,闽宁村的建立,揭开了闽宁协作的序幕,也悄然改变着一群人的命运。青年农民二黑奔着村长口中许愿的黄河水,带领一群乡亲,走出西海固,来到了贺兰山下的闽宁村。住地窝子,背水,盖房,开荒,在改变命运的实干和苦干中,二黑等移民和宁夏当地的扶贫干部以及福建援宁干部团结一心,肝胆相照,患难与共,在荒原上建起家园,把干沙滩变成金沙滩,二十年间,奇迹般的建起了今日的闽宁镇。

五十八座·半
正片

2018  

8

五十八座·半

  电影《五十八座半》讲述了新疆著名水利专家、和田地区行署原副专员王蔚在和田这个中国最干旱的地区工作30多年,主持修建了58座水库,造福和田数百万民众,民众称之为“水神”。遗憾的是还有一座水库没有修完就因癌症晚期去世。

寻明胜
正片

2016  

10

寻明胜

  电影《寻明胜》 以已故山东省费县国土资源局局长寻明胜为原型,塑造了一个基层国土资源干部,忠诚党的事业、一心想着群众、时刻为了群众,后积劳成疾,身患癌症,却隐瞒病情坚持工作在第一线,年仅48岁不幸去世的感人事迹。

远方的河
正片

2014  

8

远方的河

  根据真实人物故事改编的电影《远方的河》由金舸执导,李雪健、肖聪等主演,以采访忆述的形式再现了知青王华(原名金训华)的感人事迹。

巴彦岱
正片

2014  

4

巴彦岱

  影《巴彦岱》以中国著名作家王蒙上世纪六十年代在新疆伊宁市巴彦岱村工作生活为背景拍摄,影片主人公被称为“老王”,讲述“老王”下放巴彦岱村劳动期间,与当地维吾尔族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努力学习维吾尔语,涉猎维吾尔文化,当地村民包容老王,和谐相处,亲如一家的故事,形成了“超越民族的友谊”。

生死罗布泊

已完结

2012  

6

生死罗布泊

  影片《生死罗布泊》讲述了70年代末,一支由八人组成的地址科考队进入罗布泊,为国家寻找钾盐的故事。因为钾盐为国家的稀缺战略资源,所以地质队员们都以找到钾盐为己任。在经过勘察后,地质队员们把目标锁定在被称为“死亡之海”的罗布泊地区。影片一开始,就将一个天地苍凉、荒无人烟的西部景象展示给了观众。既让影迷见识了勘探队员未来工作环境的艰险,同时又将一种寂寥粗犷的自然之美,深深的刻印在观众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