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洛新” 共找到 “18” 个相关影视

升級家庭醫生
已更新至10集

2017  

9

升級家庭醫生

  以家庭醫學概念為經,[我的家庭醫生]戲劇為緯,製作成雜誌式討論節目,發揚家庭醫生的醫療理念,即是以病人家庭為本位出發,讓醫生和病人建立互動而持續的關係。同時,家庭醫生需要關顧病人的「身、心、社」的人文觀點,亦會貫串各個討論環節,讓社會人士看到健康,是要包括身體和精神各方面。除了要培養正面的人生觀和生活習慣外,良好的家庭關係和社會關懷,亦有助促進健康和預防疾病。
  至於稱職的家庭醫生,是需要給予病人最全面的診治。要了解病人心思,明白家庭影響、懂得利用社會支援,才能更有效治理和預防疾病;病人方面亦要加以配合,才能顯出它的效益。

浮城絮语
已更新至6集

2020  

6

浮城絮语

  香港天文台1905年開始記錄本港有感地震,至今共有187次強度不等的有感地震記錄。-香港天文台。
  地震,之於香港人一直屬他者的事,見於國際新聞,不發生於我們的家。然而我們都忽略了,多年來它實實在在地發生著,似無還有地。
  這種似無還有的日常,與其說是生活經驗,更是潛伏於城市底下的概念與隱喻。它可能是正在發生或將會發生的事件,卻難以感受、有待顯現,而影響將會是具象的。若有天香港地震如同瘟疫般不再是天方夜譚,這個城市的人會如何承接它?
  《浮城絮語》由六集單元劇組成——《仲夏一個週末》、《氹氹轉》、《避雨》、《流浮》、《遊夢》、《浮城之後》——六部風格迴異的影像作品,以不同的敍事路徑,探求我城的內在真實與描繪。以香港發生地震為共同母題,書寫這城市似無還有的精神面貌,刻劃不同年紀、性別、階級、國族的人身處在這共同命運下,有著怎樣的經歷。
  地震如引子,爬梳香港社...

狮子山下2020
最新更新

2020  

1

狮子山下2020

  「獅子山下」系列的故事是香港人的寫照,當中包括很多社會議題及大家關心的人和事。這些社會議題與事件有時是故事主軸,有時是故事的背景。儘管故事以現實為本,我們也不限於以寫實手法處理。換言之,不管所用的是寫實主義、黑色幽默、奇詭科幻或警匪推理等電影類型或手法,到最後都會是「我哋大家」有共鳴的故事。幾許風風雨雨,「香港人的寫照」還是要我們繼續發掘、探索,以及用戲劇來記錄的。
  任生活如何令人疲於奔命,引發不安和恐懼,愛之所在,我們仍有期盼、仍有力量面對個人,面對未來。
  運用你對愛的理解,演繹一個「愛的故事」。

快乐从心开始2
已更新至10集

2019  

5

快乐从心开始2

  很多人都以快樂為人生目標,但現代人卻似愈來愈難「快樂」。雖然不用為基本物質生活而憂慮,卻時常感到苦悶與不安,時常感到空虛、寂寞、煩躁、緊張、憂慮,這類情緒可能源自一些「心靈疾病」。
  新一輯《快樂從心開始》節目,將以人生不同階段的煩惱為主題,生理構造及社會環境與心理健康有很大關係,節目希望觀眾多了解自己及別人的情緒問題,可以做到快樂從心開始。
  主持 : 伍家謙
  嘉賓主持 : 陳皓宜博士(註冊臨床心理學家)
  小環節:「捉心理」 每集提出一個與該集主題相關的問題/ 迷思,配以玩具模擬的情景,引領觀眾思考。心理學家黃仲遠先生會引例解說相關心理學理論或實驗由來。
  嘉賓主持:黃仲遠(註冊工業及組織心理學家)
  想掌握更多心理學知識,還可以收聽電台節目《捉心理》,同樣以輕鬆幽默的方式,將心理學應用到日常生活。節目逢星期日晚8點半,香港電台第一台播放。詳情及重溫:

歲月不忘情
已更新至8集

2019  

10

歲月不忘情

  「認知障礙症」是多種令腦部功能不正常地衰退疾病的統稱,患者會因大腦神經細胞病變而導致大腦功能衰退,認知能力會因患病而逐漸退化,例如記憶力、語言能力、視覺空間判斷力、執行能力、計算和決策能力等,而日常生活、行為及情緒亦會受到影響。認知障礙症患者多為長者,香港面對人口老化問題,因此認知障礙症患者亦隨之增加。現時,全球每3秒便有1人確診認知障礙症,而本港每10名70歲或以上長者,便有1名是認知障礙症患者,85歲以上人士的患病比率更高達三分一,情況不容忽視。
  
  《歲月不忘情》希望藉着戲劇節目傳授認知障礙症的知識,讓觀眾全方位認識「認知障礙症」之餘,亦喚起大家對患者和照顧者身、心、靈健康的關注。期望各界以行動支持,攜手建設「認知無障礙」社區,讓患者及其照顧者獲得關懷、支持和接納。

义想天开
已更新至8集

2018  

9

义想天开

  做義工,幫助別人自己快樂,又可擴闊社交圈子、自我增值,使生活更充實有意義,何樂而不為?惟是生活擔子不輕而且繁忙的香港人,要抽出時間投放心力做義工,有時並不容易。
  儘管如此,根據社會福利署「義工運動」的統計數字,截至2018年,香港已登記的義工人數超過130萬。這支義工大軍之中有不少中堅分子,做義工的時數甚高,不僅全情投入義務工作並持之以恆,甚至將義工精神融入日常生活中,遠遠超越做義工只是參與一個「項目」或「活動」的層次。究竟,他們從「義工初哥」如何走到現在?過程中如何助人自助?遇到困難和挑戰時又怎樣面對?最終,是什麼信念和想法一直支持着他們行義?
  一連八集改編自真實個案的單元劇,當中義工人物角色包括大學畢業生(青年人)、小孩和家長、在職人士(中年的士司機)、專業人士(社工、設計師、記者等)、社會企業創辦人、退休人士及病患康復者(乳癌康復者、情緒病康復...

沒有牆的世界VI
已更新至10集

2018  

10

沒有牆的世界VI

  《沒有牆的世界VI》一連10集的半小時實況劇,內容圍繞殘疾人士在體育活動上所呈現的生命力,在發揮自己潛能時的感情起跌,以及家人、朋友、社會如何與他們同行,互相激勵,傷健携手,創造一個充滿驚喜的未來。
  由2018年1月14日起逢星期日晚上21:00至21:30於港台電視31,以及由1月17日起逢星期三晚上18:00至18:30於無綫電視翡翠台(81台)播出。

識法保積金
已更新至5集

2012  

2

識法保積金

  《識法保積金》節目系列以幽默手法展示違反強積金條例的經典個案,讓僱員明白其合理權益,同時警惕僱主切勿以身試法。

快樂從心開始

已更新至8集

2016  

1

快樂從心開始

  現代人無需要為基本物質生活而憂慮,卻感到苦悶與不安,空虛、寂寞、煩躁、緊張、憂慮,這類情緒源自一些「心靈疾病」,一些扭曲的心態,這些都可以蒙蔽你的視野、左右你的感覺、破壞你的人際關係。
  這一輯節目以一些現代人的扭曲心態為主題,希望觀眾可以從多角度了解情緒問題,提升心理健康,有更好的生活質素。
  每集以一個「心靈疾病」為主題,創作三數個小故事表達該種「疾病」的扭曲的心態及行為表現,短劇中穿插主持與一名心理專家以第三者角度看故事發展,專家的意見最後會影響故事的結局。廠景部份是心理專家與主持的分析,也有心理測驗的環節,讓家庭觀眾也檢視自己一些隱藏的心態。

彩虹交汇处
已更新至5集

2017  

2

彩虹交汇处

  本節目是有關性小眾題材,製作目的是希望讓公眾了解性小眾的真實情況,提升大眾在日常生活中與性小眾接觸、交流及相處時的敏感度,減少對性小眾的偏見及歧視。
  節目形式分為兩部份:
  Part I:真實個案改編的實況戲劇
  Part II:「易地而處」環節,由彭晴主持。節目第二環節在錄影廠進行拍攝,每集會邀請約50位來自社會不同階層的市民參與。節目形式是讓現場觀眾觀看該集戲劇,然後主持人會分別問他們三個假設性問題,希望觀眾可以易地而處思考問題。繼而主持人會分享他們的觀點。

手語隨想曲II

已更新至10集

2013  

3

手語隨想曲II

  勞工及福利局與香港電台電視部聯合製作「手語隨想曲II」,一連十集,將於2013年4月14日起,逢星期日,分別在亞洲電視 本港台、無綫電視 翡翠台及有線電視 直播新聞台播放。
  首輯,2011年的「手語隨想曲」以簡單舞步配合輕鬆有趣劇情,成功引起大眾對手語的興趣,本輯「手語隨想曲II」將承接已開拓的潮流,進一步推廣手語,更深入介紹不同的手語詞彙,期望節目在娛樂和學習兩者之間,尋找到更合適的中間點。
  「手語隨想曲II」將以解迷查案形式,透過健聽人士Ken (洪卓立 飾) 、爺爺吳紀德 (麥洛新 飾)和聾人角色 Anna (林嘉恩 飾)合作,解決十宗涉及手語的古靈精怪個案來介紹手語。希望以具體形象化的手語為重點,透過解釋手語的來由(如何將事物形象化變成現在的手語)來加強觀眾對手語詞彙的記憶。藉此,亦希望強調「模仿事物形態」這要訣,讓觀眾即使在現實生活中遇上...

總有出頭天II

2014  

2

總有出頭天II

  在香港的急速發展下,高樓與基建馬不停蹄,城市的面貌亦急速變遷。建造業除了面對著發展的挑戰,同時亦隱含著文化的衝擊。新的建築對於舊的社區是侵略?是優化?新人與舊人是承傳?是對立?許多始料不及的難題,讓這一班對建造業充滿抱負與熱誠的年青人意識到,築起萬丈高樓殊不簡單。
  三年前,六位建造業新人王從CIC建造業議會畢業後跳入社會,在陽光和汗水中建構自己的夢想。三年後的今天,六位主角經已各自在不同的專業範疇,成為了獨當一面的新星!
  大志與雪琪牽手走到情感的中途站,害怕停滯同時又憧憬將來,二人都急著為自己的事業揭開新一頁。大志決意勇闖創業的天空,而雪琪亦要為人生的工程奠下基礎。成熟的美麗在工地表現出色,處理事情早已駕輕就熟,奈何因為一次調職安排的不如意,忽然把她帶回女人三十的煩惱與就業的瓶頸。Kai少雖然是建築公司的太子爺,但父親為了一改其大食懶的天性,堅決要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