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celyn Saab” 共找到 “4” 个相关影视

贝鲁特首部曲:永别家乡
正片

1976  

6

贝鲁特首部曲:永别家乡

  「貝魯特三部曲」乃奠定喬瑟琳薩博成為中東大師級導演的重要作品。導演堅信影像負載記憶建構之重任,能直接面對歷史問題的挑戰,因此她的作品雖描繪現實,卻也涵蓋一定程度的超現實及詩意。在紀錄戰事的同時,也將當下的集體意識與心境鑲入影像中。首部曲由黎巴嫩詩人暨藝術家伊黛爾阿德楠寫下文本,趁著砲彈尚未開始轟隆作響的清晨,攝下片刻寧靜中城市殘敗的身影,並於撿拾生活痕跡之餘,捕捉在這噩夢般、荒蕪的景致中,人民穿梭其中如超現實一般的存在,並以影像喚回電影最初的能量與可能性。

贝鲁特二部曲:来自家乡的一封信
正片

1979  

10

贝鲁特二部曲:来自家乡的一封信

  海邊咖啡廳裡坐著導演嬌小年輕的身影,手裡寫著要寄往外頭世界的書信。影片以書信體敘述起始,回頭觀看深受戰事紛擾的家鄉,在難民營和敵軍陣營之間穿梭。家鄉顯得熟悉又難以辨認,全片時而如夢似幻、時而陰鬱又自覺地試圖保有希望,承載著導演剛從國外回到經歷劇變的家鄉,所看見的觀察以及複雜心境。

SouthLebanon:TheStoryofaVillageUnderSiege
正片

1976  

2

SouthLebanon:TheStoryofaVillageUnderSiege

  The cease-fire declared on October 21, 1976, gave the Fedayeen the opportunity to reclaim this area—Fatah territory until it was abandoned in 1970—from the right wing militia. But Syrians and Israelis joined together to neutralise this Palestinian “autonomous force” and imposed a siege on two Lebanese frontier villages, Hanine and Kfarchouba, before attacking them.

贝鲁特狂想曲
正片

1995  

10

贝鲁特狂想曲

  慶祝電影百年,喬瑟琳薩博於戰後十五年之際以影像向黎巴嫩電影致敬。本片敘述兩名時值二十年華的少女,為尋找貝魯特戰前樣貌,找上電影收藏家。在老舊的電影院裡,一幀幀影像編織著城市的過往記憶。從早期1930年代的法國片、1960年代的阿拉伯視角到1970年代美國的大型製作,貝魯特在過往電影脈絡中載浮著曾共有的城市記憶、投射過的想像,乃至他人眼中的神祕萬千映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