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历山大·杜辅仁科” 共找到 “16” 个相关影视

海洋之诗
正片

1958  

2

海洋之诗

  由于附近正在建设一个水电站。巨大的拦河坝将把河水截住,周围大片地区将被河水淹没,变成海底。一个将被淹没的村子的农庄主席查鲁德内依和庄员们纷纷向分散在各地的本村乡亲、战友和亲人发邀请信,请大家回来向自己出生和成长的茅屋告别。上人们分别乘飞机、轮船来到亲爰的故乡。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位坐直升飞机来到的胸前挂着十八颗勋章的费多尔钦科将军和他的娇生惯养的小儿子阿力克。影片以其中一个回乡作家的第一人称的口吻描绘了这些外来客人们对自己的童年生活、对战争和难以忘怀的事物的回忆,同时也描绘了正在建没着人造海和新农庄的本村居民对待新海的不同态度,以及他们的生活、爱情、痛苦和欢乐。

伊万
正片

1932  

3

伊万

  Alexander Dovzhenko’s first sound film, revolving around the construction of a giant dam on the Dnieper River, is one of his greatest, though it was poorly received in the Soviet Union when it came out in 1932. It’s only one of the eccentricities of this lyrical and monumental feature that the title refers to three different characters, and it’s telling that the father of one o...

兵工厂
正片

1929  

2

兵工厂

  内容属于政治宣传片,但用诗意蒙太奇的表现技法反映了1917年乌克兰的兵工厂起义事件。杜甫仁科的第一部主要作品,通过抒情和幻想的手法反映了乌克兰一千年的历史,其中包括神话、诗剧、宣传和社会讽刺。影片一共分为三个部分,用乌克兰民间叙事诗的特点来表现德国占领时期当地的工人运动,有明显而纯熟的经典蒙太奇技法,特别是片中的列车脱轨场景是电影教科书上的必修段落,导演在这个片段的处理上用了多个富于震撼力的画面交...

米丘林
正片

1949  

8

米丘林

  杜甫仁科的遗作,一部成功的人物传记电影,描述了苏联著名的植物育种家米丘林的生平。米丘林提出生物学的基本原则是主物体与生活条件的统一,在果树培育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认为生物对生活条件有高度选择性,而生活条件对生物的发育和遗传变异则起主导作用。
  影片真实地还原了米丘林奉献的一生,导演所拿手的蒙太奇处理也有不错的表现力,当然电影带有厚重的红色题材味道,有高大全的脸谱化,但在那个年代里确实产生过很大的震撼力。在国内上映时,就曾经鼓舞了不少立志投身植物研究的热血青年,与《乡村女教师》的政治教育功能类似。上影厂的配音也是经典,其中邱岳峰的声音更让人十分难忘。